穴位按摩又称经穴推拿法,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,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,运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腧穴,通过局部或穴位刺激,激发人体经络之气,以达到通经活络、祛邪扶正的目的。其手法渗透力强,可以放松肌肉、滑利关节、强筋健骨、散寒止痛、健脾和胃、消食导滞、扶正祛邪,从而起到预防保健、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。常用手法有按法、推法、点法、叩击法等,常常多种方法配合应用。

 

— 作用机理 —

《灵枢经脉》云:“经络者,所以决生死,处百病,调虚实,不可不通。”《灵枢经别》曰:“夫十二经脉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;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。”可见经络不通为病之起源,而腧穴是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,输注于体表的一些特定的部位,是肌肉、肌腱、骨头连接的关键点,是推拿按摩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,按之、推之,治疗效果十分显著。

— 适应范围 —

穴位按摩应用作用广,在伤科、内科、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,尤其对于慢性病、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。

骨外科疾病

如颈椎病、落枕、腰椎间盘脱出症、肩周炎、软组织损伤等。

普外科疾病

如术后肠粘连、慢性前列腺炎、慢性阑尾炎、下肢静脉曲张、乳痈等。

内科疾病

如胃脘痛、失眠、头痛、感冒、久泻、中风后遗症、尿潴留等。

妇科疾病

如月经失调、痛经、闭经、慢性盆腔炎、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。

儿科疾病

如小儿发热、腹泻、疳积、惊风、便秘、脱肛、肠套叠、哮喘、遗尿、夜啼、小儿麻痹后遗症

     五官科疾病

 

如鼻炎、耳聋、耳鸣、斜视、近视等。

各种亚健康人群

 

— 常用按摩手法 —

成人穴位按摩应遵循有力、柔和、均匀、持久、渗透的原则。通常采用点法、揉法、摩法、推法等按摩手法即可。

— 常用取穴 —

头痛取穴

印堂、头维、太阳、鱼腰、百会等头部穴位;风池、风府、天柱及顶部两侧膀胱经穴位。

失眠取穴

晴明、印堂、攒竹、鱼腰、太阳、迎香、风池、百会、神门、足三里等穴。

胃痛取穴

中脘、气海、天枢、足三里;肝腧、胃腧、脾腧、肩井、手三里、内关、合谷及两肋部穴位。

腹胀取穴

中脘、天枢、脾腧、胃腧、大肠腧等穴。

便秘取穴

中脘、天枢、大横、关元、肝腧、胃腧、脾腧、肾腧、大肠腧、长强、支沟等穴。

牙痛取穴

合谷、颊车、内庭、下关等穴。

月经不调取穴

三阴交、血海穴、关元穴、气海穴、肾腧穴等穴。

来源:重庆仁爱医院中医名医馆官方账号